由前埕場看南瑤宮正面,首先映入眼簾的即為前殿,包括中央的三川殿及二翼的龍虎門,其中三川殿的屋頂最高,然後依序往外逐級降低,至左右二翼之龍虎門止。「三川殿」又名「三穿殿」,即開闢三門以供穿越之意。左翼為龍門,右翼為虎門,併稱龍虎門或「五門」。一般習俗,香客朝拜,宜由龍門進入,虎門出來,以符古中國「出將入相」之傳統。
三川殿是廟的門面,其裝飾雕琢極盡富麗堂皇。本宮三川殿至頂為「斷簷升箭口式」。強化了屋頂形式尊卑或主從秩序,也增添了視覺上的美感。正脊成曲線往二端揚起,呈燕尾狀,中立有福祿壽三仙,二端則係雙龍飛騰,氣勢不凡,垂脊尾端有人物山林、花草走獸等剪黏、交趾燒作品。
本殿通面寬30.32公尺,通進深9.96公尺,目前的規模是在日據時期大正13年(1924)由泉州惠安溪底派匠師王樹發設計建造,內八卦結網(藻井)構造,成正八角形,中有鎮邪之太極八卦圖案,極富裝飾之美,牆堵上的石雕或交趾燒,雕工精細,栩栩如生,無論在藝術價值或古蹟保存上,皆屬上品。
南瑤宮的三川殿寬五開間,中闢三門。前步口有精緻的花籃吊筒,營造入口的華麗氣氛。三川門前,聳立一對蟠龍巨柱,張牙舞爪,昂頭相向。左右廊牆邊上的「祈求」與「吉慶」石垛,左牆以手持三角「旗」的武將及騎獅持「球」的童子表示「祈求」,右牆則以手持「戟」的武將及持「磬」的童子表示「吉慶」,這種象徵手法,令人讚嘆不已。屋一律舖列筒瓦,瓦當滴水排列有序。三川門的正門門板上,彩繪有雙龍戲珠圖案,左右二側門板上則各繪一對仙女手持貢盤,奉侍天上聖母。